中国文化,自古讲究“为人之道”。由此,孔子发明了一套独特的“识人术”,即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”。睿智的孔子可以通过“听其言、观其行”洞察一个人。但对于不具备洞察世事人心能力的人而言,“听其言、观其行”的结果就不太理想。
其实,看一个人是否靠谱,最简单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守时。守时,是一种人生态度“少年时做公子,像个翩翩公子;中年时做名士,像个名士;做话剧,像个演员;学油画,像个美术家;学钢琴,像个音乐家;办报刊,像个编者;当教员,像个老师;做和尚,像个高僧。”这是丰子恺对他老师李叔同的评价。
李叔同是这世界上极认真的一个人,小时学琴自割虎口只为拉大手指间距,朋友来访迟到五分钟即绝不开门。他每做一种人,都做得十分像样。对于一件事,不做则已,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。特别是对于守时这件事,李叔同更是身体力行。丰子恺曾在回忆录里写道:“第一堂音乐课,摇过预备铃,我们走向音乐教室,推进门去,先吃一惊: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,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、喊着、或笑着、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,吃惊更是不小。他们的唱声、喊声、笑声、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。接着是低着头,红着脸,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;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。”李叔同的会客“怪癖”也是人尽皆知。除了他约定的时间外,绝不会客。因为,他认为看人可靠不可靠、诚实不诚实、守信不守信,只有一个标准:看他守时还是不守时。李叔同与人相处,似乎非常看重这一点,让许多不太注重“守时”、缺乏时间观念的人,都觉得怪癖、不可思议,甚至不可理喻。但是,李叔同态度坚决,毫不妥协退缩,不留丝毫余地。这似乎匪夷所思,但在李叔同却是屡试不爽,非常灵验。有一件小事,一天,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前去拜访李叔同,双方约定的时间是早晨8点。由于距离比较远,而且知道李叔同向来比较守时,欧阳予倩就特意起了个大早,又是乘坐电车,又是徒步疾行,到达时,已是汗湿前襟了。名片递进去一会儿,大门没有开,窗户却开了。李叔同探出身子,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地说:“我们约定的时间是8点,你迟到了半分钟。现在我已经不方便了,我们改天吧。”说完,还没等欧阳予倩说话,李叔同就关上了窗户。欧阳予倩愣了半天,里面却再也没有什么动静,只好打道回府。
李叔同一生勤勤恳恳,专心做着自己的事,并对时间一丝不苟,是这世界上对待生活极其认真的人。守时,是对他人的尊重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,她是一个慢性子的人,和她约好的时间没有一次她是准时到的。到后面我们已经接受了一个心理预定,那就是,她和我们说她已经出门了,我们知道其实她还在家里收拾;当她和我们说她马上到了的时候,我们知道她其实刚出门;当她和我们说她已经到了的时候,我们知道她离目的地其实还有一段距离。所以,当我们几个朋友都到聚会地点了,每次都要等她很久,刚开始我们还会耐心地劝她,希望她改掉这个拖延迟到的习惯。后面发现她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,久而久之,我们聚会也不想再叫上她了。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就应该准时赴约,如果总是平白无故地迟到,这对于守约的另一方,本身就是不尊重。
而且,如果总是迟到,这对于自己也是极不负责的。有一次这个朋友找我诉苦,说她好不容易认真准备的一次面试,却只因为她迟到了几分钟就被HR拒绝。在我看来,其实她被拒绝是合情合理的。面试这种重要场合都会迟到,可想而知求职者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,至少她应该提前预留出处理突发情况的时间。如果你第一次就迟到,HR自然不会放心把手中重要的工作交给你。一个人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,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。时间观念往往决定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,而人们又往往会通过你的时间观念来判断你是否值得自己信任。“一个人如果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时间,”贺拉斯·格里利说,“这和偷别人的钱有什么两样呢?浪费别人的一小时和偷走别人五美元有什么不同呢?况且,很多人工作一小时的价值比五美元要多得多。”做一个守时者,是坚定自己的信念,更是对他人的尊重,懂得这一点,生活至少不会太不顺心。守时的人最靠谱
《世说新语》里有一则故事:元芳小朋友的父亲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一起出行,中午时碰面。直到中午过了,朋友也没到,陈太丘就离开了。朋友赶到后发现陈太丘不在,就去问在门外玩耍元芳:你父亲在吗?元芳回答:我父亲等您许久,您一直没到,就离开了。朋友特别生气,责骂陈太丘不守约定,结果被当时只有7岁的元芳反驳是他自己不信用在先,还对孩子责骂他父亲。友人感到惭愧,便从车上下来出来,想和元方握手致歉,可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。守时,可以看出你对待别人的态度,一个不守时的人,不只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,更是在消磨别人对你的耐心和信任感。
鲁迅在《门外文谈》中曾说,时间就是性命。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,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。纵观周遭,从来不乏那些缺少时间观念的人。他们毫无自责感,认为偶然的不准时,实在是无伤大雅。久而久之,这种拖拉的习性贯穿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,也对他们的事业发展与日常人际造成了不良影响。迟到一次两次可以,如果经常不守时,还为自己的不守约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,那么别人的信任感必然如雪崩般下滑。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。柳传志以“自律”在业界享有盛名。他就是以“管理自己”的方式“感召他人”。
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,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。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,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。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,为了不迟到,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,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,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,到会场时一分不差。2007年上半年,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“交流”。当时,暴雨侵袭温州,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,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,柳传志不同意,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,叫人找来“公务车”连夜赶路,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。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时,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也正是因为他的守时自律,他在商场上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。守时,是一种生活习惯,是一种修为,更是提高别人好感度的前提。梁实秋曾说过:“和人邀约,害对方久等,扶诸时间即生命之说,岂是轻轻一声抱歉所能赎其罪行?”所以,不守时的人,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谱和没有担当。
细节之处最见人品,而那些守时的人,总能让人心生敬畏,和他们共事,总能如沐春风。守时,是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,也是一种处事态度。
越守时的人,越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