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妹儿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,约会总是迟到、任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、总是把所有的事拖到最后一刻,大家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?
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:当你做某件事时,明知道拖着不好,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。
就算能开始做事也会马上分心,正事没做多久,一会儿停下想想吃什么,一会儿打开手机看看几点了,然后“顺便”玩两个小时手机。
玩完手机,又会陷入到:“我刚刚做了什么?我为什么要玩手机?我为什么要拖延?”的自责当中。
这样的自责又会导致自己做事的心情变得更差,更无心做事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
古龙:武林归于平静。
著有《天涯明月刀》《陆小凤传奇》等经典武侠小说,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古龙先生也有拖延症。
拖延症发作的古龙表示:“这篇小说里有一百多个人物,要写的太多了,可能永远也写不完。”
林清玄无奈表示:“好,那我帮你结束吧!”
小说最后一句是:“从此,武林归于平静。”
王家卫:“我不是慢,而是仔细。”
著名导演王家卫在拍摄电影《东邪西毒》时,曾经拖延症发作,每天喝茶聊天到处溜达,啥都做就是不拍电影,把演员和制片方都拖得心态爆炸。
一场开机的戏,一个月过去了,王家卫导演还是没拍完。
按照这样的拍摄速度,根本无法按时完成电影拍摄任务。
投资方催得紧,王家卫只好把好友刘镇伟请来“江湖救急”,把原班人马拉去拍了个《东成西就》交给投资方,来回收一部分成本,而《东邪西毒》一拍就是两年。
雨果:完成作品前,请藏好我的衣服。
谁能想到一生名作无数、著作等身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,也是一个拖稿人了。
在创作《巴黎圣母院》时,喜欢逛街的雨果遇到了一个大难题:就要截稿了,自己还是想出门逛街。
雨果只能吩咐仆人把他的衣服全部收走,自己只留一条长布蔽体,这样就可以避免拖延,专心写作。
咳咳咳咳,青妹儿有个朋友(无中生友)向我讲述她的“拖延症的一天”。
那天她早早地起床,吃完早餐,打开电脑,对自己信誓旦旦地说:“我今天一定要把拖的稿子都写完!”
但在正式开始工作前,她想着“生活应该有仪式感”,于是准备泡一壶清茶。
等水咕噜咕噜冒泡的过程中,“无意间”打开了微博和微信,“一不小心”就刷了一个小时。
在刷微博的时候,看到了一个搞笑电影的精彩片段,于是搜索了这个电影,在欢乐中度过了两个小时。
看完电影,一看时间差不多该吃午餐了,于是打电话叫外卖。
外卖一时爽,填饱肚子之后,刚准备工作又感觉有些困,想着就睡一小小小会儿,这样才能更有精力地工作,于是上床睡了一个小时。
一觉醒来已经三点,赶紧打开word准备工作。
造化弄人,就是这么的“巧合”,双11熬夜买的快递刚好到了,于是她立即放下刚开始的工作,迫不及待地下楼拿快递去了。
开开心心地拿回快递,徒手拆开刚买的衣服包装,喜不自胜地试了试,又美滋滋地搭配了一个小时。
四点半了,终于回到电脑前准备工作,但是心中觉得空落落的,这时朋友“刚巧”叫她出去吃晚饭。
于是她打开美食推荐网站,串串火锅麻辣烫烤肉奶茶的美妙滋味瞬间填满了她的脑子。
脑子里一边想象着品尝美味的幸福感,一边自责折腾了这么久还是没有开始工作,然后带着自责的心情,出去跟朋友大吃大喝了……
对于很多人而言,完成工作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大期待,而刷微博、喝喝茶、看电影这些都是很容易实现的小期待。下楼拿快递、和朋友一起聚餐,则是马上就能收获喜悦的事。
于是,我们总是一次次被容易实现的小期待收服,却没办法集中精力去实现更大的期待。
然而,工作和学习是迟早要完成的,原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工作,却只能匆匆忙忙、寥寥草草地完成了。
就像青妹儿的朋友在拖延了一天之后,只能熬夜工作,为自己拖延付出代价。
拖延症会导致我们永远都是匆匆忙忙,做不到最好的自己。
每一个拖延的背后,都有一个隐藏的心理机制,我们总是自我鼓励:找一个“完美”的时机,达到完美的状态。
如果不是完美的状态,就会害怕失败。
拖延症并不害怕失败的本身,而是害怕失败之后,别人的评价。
与其被别人评价“能力不足,不足以完成任务”。
还不如一开始就展现出拖延的一面,当事情无法完成时,可以自我安慰以及告诉他人:“我可以做得更好的,我每件事都可以做得更好的, 我只是拖延而已”来逃避现实。
导致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无法正视自己的能力,更无法改变拖延的现状。
第一次做事拖半小时,第二次拖一小时,第三次拖一天。
慢慢地,就会养成长期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。
导致不断地被老师和领导批评,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有所怀疑,慢慢地消磨掉自信心。
同时会不停地加重逃避现实的心理,担心自己做某件事情的付出不够。
一旦自己在时间和努力上的投入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,就会陷入到痛苦的漩涡中。
最后觉得还是站在原地比较舒服,慢慢地陷入拖延中无法自拔。
《明日歌》里说: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”
10岁时觉得游泳难,放弃游泳,1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,只能遗憾地说“我不会耶”;
14岁时觉得英文好难,放弃英文,24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,也只能说“我不会耶”;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既然这么多,不妨再拖拖”成为拖延症的口头禅。
但人生前期越嫌麻烦,越懒得学,越是拖延,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,错过新风景。
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:不要明天一定,就今天!
◎版权所有◎
监制|端端包大人
撰文|月彤 编辑|月彤 校审|花好月圆